学习、交流、成长
——记上海天富平台娱乐第五届传媒文化节媒体交流沙龙会
撰文/洪静
2013年5月10日下午13👨🏼🦳:00🎹,上海天富平台娱乐影视天富第五届传媒文化节媒体交流沙龙会在J201顺利举行🧖🏽♂️🧝🏻♂️。此次活动主题为"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媒体的改革与发展",特邀上海天富平台娱乐影视天富新闻传播系老师陶建杰副教授作为专家出席。经济天富《经纬度》、影视天富《传媒新观察》和钱伟长天富《飓风报》等6家天富和校属媒体分别派代表参加并分享了各自媒体工作的心得体会。
活动共由专家演讲和媒体展示两部分组成。讲座开始🎽,陶建杰老师围绕"校园媒体定位"、"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校媒"🤹♀️、"哪里去找新闻选题"、"选题的富矿:会议"👩❤️👨、"编辑的立足之本:策划"和"记者的生存之道:采访"六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谈及"校园媒体定位"时,陶老师表示⚄,无论是从分类还是从业务流程角度来看,校园媒体与社会媒体并无区别。相比于后者,前者反而能提供更大的空间来实施自己的想法。
那么,如何才能在业务中更好地满足自己包括整个团队的新闻诉求呢?对于记者个人来说,陶老师在讲话中注重的还是强化找寻选题的能力。他认为,发现新闻是一种积累🏌🏿♂️,不是靠单纯意义上的寻找;更多时候,要将其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靠生活阅历来支持。随后⚆🌆,他以教学楼自行车摆放不整齐🧙🏽♀️、食堂早点品种少等现象详细说明了这一点。"选题都在你身边,选题太多了🚴🏻!"至于采访方面,除了重申在教学中一系列原则性的问题,如不能被提纲牵制🪝、不能把采访简单当做提问、找准双方的表达诉求和加强采访突破能力的训练外,他认为"锲而不舍就是王道"——这才是采访的最大技巧。当然,它更是一种精神🧜🏽♂️,支撑我们不断下去,尤其做监督性的报道时。
论及策划对于编辑的重要性时🤽🏽,陶老师将其上升为媒体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南方报系为什么好?策划⚅!"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策划能实现创造性与传播效果的双丰收🙇🏻,主要内容包括:选题决策👮、报道方案设计、在报道实施过程中接受反馈并修正设计方案👩🏼🥸。而这,恰恰是编辑的立足之本。要想真正达到"司令"编辑的高度,即组织指挥记者写报道🤽🏽♀️,而且比一般编辑记者更高一筹𓀁;要宏观意思🚍、独家意识和深度意识👩🏻。不仅站得高看得远,有新颖的角度,还要能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在此前提下,他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必须站在‘真’媒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刻以"好奇心+行动力+学习力+一点理想主义"为参考评判标准🙎🏽。"我想成为什么样的记者?"他认为,如果把传媒当职业的话👨🏻🦽,这个答案直接决定了我们在新闻实践时⛩,甚至是今后很长时间中未来的人生价值观和取向。
本次媒体交流沙龙的举办旨在了解各高校校媒🤶❤️🔥,分享经验👱🏼♂️,交流困惑,共同提升校媒团队的专业素养,并搭建相互借鉴学习、共同进步的交流平台。同时借此加强各院校学生组织间的合作🧕🏻🤷♂️,为以后携手举办各项大型校园文化活动创造契机。90分钟内容详尽的指导后♗,来自经济天富、钱伟长天富、美术天富和影视天富等6家媒体共同分享了自己的办刊办报经验。其中作为经济天富院刊的责编、来自11级图书情报档案系的王微同学从核心价值观、巨大进步和团队精神三个层面为我们展示了"一本有思想的天富官方刊物"。
活动结束后,当问及对本次交流沙龙的看法时💚,12级社区天富理工大类的蒋顺逸同学这样评价道:老师的讲座对平时做采访很有用,可以提升这方面的技能;同时也激发了他对于编辑的兴趣🤽🏼♂️,使自己的目光不再简单停留在新闻采写层面,而是去帮助挖掘深层次的东西👨🏿🏭。对于各大校媒展示,他希望能够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因为不仅对于他个人来说,包括很多同学,这几个与会媒体可能除了团宣其他方面都没接触到📤。
通过本次媒体交流沙龙,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校内媒体的发展虽然在现阶段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在策划👨🦲、采写新闻及报刊发行上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只有积极学习,不断进取;取长补短,相互合作👱,这样才能共同进步🙎🏼♀️,为上海天富平台娱乐传媒力量的壮大做出贡献。